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Connor 数字货币交易所 2025-10-02 1 0

极目新闻记者 唐佳燕

一位艺术家曾经预言,在未来社会,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,“鸡排哥”李俊永只用了炸脆一个鸡排的时间。

二十多年来,李俊永凌晨五六点就起床备货。早晨在学校门口卖里脊肉饼,中午休息一小时,然后穿越大半个景德镇,赶在下午放学之前,到景德镇五中门口抢一个摊位,给学生们炸鸡排。日子循环往复,直到被一位博主拍摄并发布在社交媒体上,李俊永的金句意外走红,他吸引了超60万粉丝,成了“鸡排哥”“鸡排哥主理人”“鸡排司令”……蜂拥而上的顾客、蹭流量的网红,非议和猜测也随之而来,将他的摊位围得水泄不通。

面对迅速走红,有人蹭他的流量,有人不理解他为何走红。李俊永既不打算直播带货,也不打算开连锁实体店。他对记者说,自己二十年来都靠双手生活,只是一个普通人,过着寻常且“循规蹈矩”的生活,目前没有任何商业目的。他理想的生活是在晚年退休时,膝下儿孙环绕,在公园钓鱼、晨练,“钱多钱少并不是那么重要”。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李俊永

等待爆“金句”的人

三点钟一到,景德镇第五中学公交站旁的街边早已围满了人群。顾客、网红、媒体,还有早早占据摊位的小贩,都在满头大汗地等待,时间一秒一秒走动。突然,不知是谁喊了一句“鸡排哥来了”。

只见鸡排哥骑着三轮车缓缓前行,经典的白色翻领T恤和黑色裤子,双手撑着把手,背后的“回头客鸡排”醒目,几十个镜头蜂拥而上,齐刷刷对准鸡排哥拍。他淡定地停下车,从人群中“劈”开一条小径进入摊位,开始准备。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展开全文

鸡排哥面前架满摄像头

人群不肯放过他,重又把鸡排哥的摊位团团围住。因为拥挤的人太多,鸡排哥家人安排的机位也被挤出去。“能让一让吗?鸡排哥自己的直播。”才勉强挤入一个缝隙。

“鸡排有点大,请你原谅我,大到无法想象”“我已经没有任何理由让你等了 ”“做好相关准备,美味即将到来”……有镜头对准鸡排哥,希望他再重复那些走红的金句,另有镜头放大倍数,捕捉他的一举一动:擦汗、说话、怎样向顾客打招呼,怎样回应顾客的话,每个人都在等待一个新的“金句”,一个新的“爆点”。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鸡排哥身边被围得水泄不通

一个身着黑色防晒服的年轻小伙每天都来,已经连续播了一个星期,一直播到晚上十一点,三个小时直播间观看人数将近30万,互动人数达到6400多人。一位房产中介下班就去直播,一边直播一边给过往人群发放名片。有手机店的销售来给鸡排哥送手机,手机丢在油锅旁就要跑,他赶紧摘掉手套,把手机塞了回去。机器人也来直播,因为被堵塞在排队的人群中走不动,只能原路返回。

排在前列的顾客也紧张起来。他们早早就开始扫码付钱,6元一份的鸡排限购2份,他们支起自己手中薄薄一层塑料袋,等待着进入“媒体的区域”。

“鸡排哥你知道吗?我从12点就来了,等了你三个小时”,有顾客戴着兔子耳朵裸露着上半身,抢着帮鸡排哥布置现场。有人买走鸡排还不算,“鸡排哥我能和你合个影吗?”“鸡排哥我爱你”“鸡排哥我好喜欢你”“鸡排哥看到我你高兴吗?”......

秋色笼罩大地,但景德镇仍保持高温35℃,鸡排哥一边把裹好粉的鸡排丢入滚烫的油锅,一边已经把鸡柳从袋子里掏出来称重,倒入另一个油锅,同时已经把炸得金黄的鸡排翻面了。嘴上还在和顾客交谈:“看到你我也很高兴”,露出一个标志性微笑;转头又问“下一位顾客请告诉我你的需求是什么”,下一秒,他手上已经把炸至金黄的鸡排捞出,辣椒粉在鸡排上上下翻飞,“现在请你打开袋子,我需要的是速度”,金黄的鸡排落袋为安。

“鸡排主理人”

很多人不理解,鸡排哥为什么火?

景德镇本地美食博主“甜甜小圆圈”还记得,“鸡排事变”源于她和男朋友吵架,一整天没有说话。男朋友知道她喜欢吃鸡排哥的鸡排,买了一个,但送给她的时候,鸡排已经冷了,她没消气,故意说想吃现炸的鸡排。在鸡排哥的摊位前,她又把男朋友说了一顿。鸡排哥一句话,消解了他们之间的紧张氛围:“你可以侮辱我,但是不要侮辱我的顾客。”

19日,她把视频发布在互联网上,调侃鸡排哥为鸡排主理人。没想到,之前一条视频只有十几个点赞的她突然收到了二十多万的观看、大量的评论和私信。

“你已经做得很棒了,专业的事情就应该交给你这种专业的人,你已经超越了99%的人,今后跟着你我也有饭吃了!”得知此事,鸡排哥给她发去消息,语气一如既往。

网友很快扒出“鸡排哥”的信息。他真名李俊永,南昌人,6岁到景德镇上学,就连小学时的照片都被扒出来了。随后,关于“鸡排嫂”的八卦不胫而走:有人模仿他卖鸡排,还自称是他老婆。李俊永出来辟谣:“我只有唯一一个老婆。”在网友的二次创作中,李俊永的话变成了“事业上升期官宣妻子”。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鸡排嫂(左)鸡排侄(右)

赵师傅是景德镇本地网约车司机,一接到目的地是景德镇五中的乘客,他就知道“又是去排鸡排哥的”,鸡排哥摆摊十多年,三四年前就在景德镇小“火”了一把。他的孩子就嗜好吃鸡排哥的鸡排,他也跟着吃过几次:“味道确实和别人家不一样。”

“味道酥脆,吃了还想吃。”星期六晚上,职校毕业的小李和小陈从8公里外的浮梁骑电动车过来排队,她们是吃货,已经结伴把景德镇好吃的小摊都研究透了:“这家鸡排确实是最好吃的,吃的就是小摊味道,如果是实体店或外卖能点到,反而不想吃了。”

“排队吃鸡排”或许并不仅仅是为了吃鸡排本身。有人专程开车来打卡,因为排队限号,没能拿到“鸡排的号码牌”,借别人的鸡排拍照打卡。排队的人群中,大多数是年轻人,其中很多是学生。他们大多呼朋唤友,结伴而来排队,“不会一个人来排队,多无聊啊。”也有人纯是好奇,“手机上老是刷到,就想知道什么滋味。”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鸡排舅

在这个不足两平方米的小摊位上,鸡排哥制定了自己的“鸡排规则”,那是一种反流水线商业化的人情味。

一位聋哑顾客用手机给鸡排哥打字“叔叔我排队了很久,现在饿了,可以帮我做一份鸡排吗”,鸡排哥立刻朝她竖起大拇指,代表“可以”。他向其他顾客解释,这个女孩子等很久了,因为她是聋哑人,我们要体现人文关怀,我现在会先给她做一个。

还有一位从杭州专程赶来的男孩,20多岁,有视力障碍。他在上杭州的火车时,是由交通引导员引导的,到了景德镇北站后打的直奔鸡排哥的摊位,当天下了中雨,但是他循规蹈矩地按照先后顺序排队,整整排了四个多小时。终于排到时,他说早知道他也“插个队”,问能不能多做一份,因为买到后要立马回杭州上班。鸡排哥决定给他破例。

有一位孕妇挺着大肚子,排队了两三个小时,买了两份鸡排,她老公提前付了钱。鸡排哥坚持要给她那份免单:“我说对不起,你现在不能走了。她说为什么?我说你老公的钱我会收,但是你的钱我怎样都不会收。”

闪光的“普通人”

“火”了之后,不乏人质疑鸡排哥:“鸡排味道也就那样”“鸡排不会是预制的吧?”“为什么鸡排哥会火?”“是不是炒作?”

9月28日,江西景德镇莲花塘公园,“鸡排哥”李俊永接受了记者的专访。前一日,他下午3点出摊,晚上11点收摊,接受其他媒体专访,凌晨1点才睡。第二天一早7点,他给记者发来消息,希望把专访时间提前一个小时,因为接下来还要抽空去参加文旅局的活动——他被推为景德镇文旅推荐官。

公园里不少大爷大妈在悠闲地散步、听戏,在从小和玩伴钓鱼玩耍的地方,48岁的李俊永终于从连日的亢奋中抽身,显出一些疲倦。他声音有些沙哑,脖子上是因中暑而掐痧的淤痕,手上还有被热油烫的新伤疤,尽管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,李俊永仍对记者说:“精神和以前没有太大差别。”

和社交媒体上不同,面对镜头李俊永有些紧张局促,担心自己占据了大妈晨练的地方,担心摄影拍到的角度光线不好,一直在道歉、弯腰询问。他双膝并拢,手放在膝盖上,认真地说:“我只是一个普通人,一直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。”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鸡排哥手上烫伤的痕迹

热情、幽默、情绪价值,是采访时顾客频繁提到的词语,但对李俊永来说,他只是把顾客当作朋友,“像关心朋友一样关心顾客”。他不太清楚什么是年轻人口中所说的“海绵宝宝”“情绪价值”,在他看来,所谓的“金句”,一开始就是为了在摆摊中留住顾客,让他们在等待的过程中开心,也为了让自己从众多的摆摊群体中被顾客注意到,留住顾客。“这是一种营销策略。”他近乎直白。

那些翻译腔话语来自哪里?他说,自己平时其实是一个有点无趣的人,没有太多的兴趣爱好,也不爱打牌,自己下班就喜欢看电视、午休时喜欢看看书,最近看的一本书是《说话的艺术》。

有人说李俊永“笨”,不懂得赶紧开直播挣钱,也有人说可以开个实体店注册商标,李俊永却说,自己只希望保持现状。“现在这样的都是小场面”,李俊永说,自己能控制得住。“我不想让支持关心我的网友认为,我利用流量做太多商业性的东西,任何一种商业性质的东西都没有。我纯粹就是一个娱乐,纯粹地想让顾客感受现场的气氛。”

在小侄子看来,李俊永从无到有白手起家打拼,他父亲原本是瓷厂工人,经历了下岗潮,李俊永没有“家庭的托举”,全靠自己,学过厨师,后因为生活压力转摆摊,先后尝试过做酱香饼、羊肉串,节假日总是没有休息,一天还要赶场不同地方卖,动作都形成了肌肉记忆,供出一儿一女读书工作,在当地安家,是上一辈人勤奋、肯干、热爱生活的代表,他一直挺崇拜李俊永。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鸡排哥二舅哥开的民宿

鸡排哥“火”了之后,小侄子一家人也都来帮忙。小侄子和二舅哥原本是开民宿的,他们放下自己的工作,骑着电动车到现场去帮忙,二舅哥已经69岁了,在一旁给鸡排裹粉,还乐呵呵地和前来打卡的顾客合影;小侄子告诉记者,国庆期间民宿已基本爆满。鸡排嫂支起一个摊位分流,很快队伍也需要排一个多小时;李俊永侄子从江苏回来,给鸡排嫂打下手,直说“没见过这么多人”……鸡排家族还打算在国庆节支起十多个摊位。

镜头之外,在鸡排哥旁,一整条街的摊贩也来“蹭流量”。“无声萌叔”和妻子有听力障碍,他们的孩子才两岁,正是需要用钱的时候,在抖音上看到鸡排哥爆火,他们从市中心赶过来,下午1点就到现场,在鸡排哥旁边占一个好位置卖现做柠檬水;9岁的男孩带着7岁的妹妹,穿着公主裙卖雪糕,1块钱一根;一位母亲原本是鸡排哥的老顾客,放学后也带着6岁的孩子来摆摊卖小瓷器,“给他赚点零花钱”;一位卖了十几年羊肉串的大哥靠着卖3元一串的羊肉串,供出了一个在陶大读书的大学生……

被流量砸中的“鸡排哥”: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,二舅哥家的民宿已爆满

家长带着小朋友来售卖瓷器摆件

或许正是这种平凡的生命力,才是普通鸡排外面裹上的那一层黄金粉。
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