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底电缆变“水下天罗地网”,美欧部署新技术追踪中俄潜艇

Connor 数字货币交易所 2025-10-13 3 0

全球水下军事竞争加剧,美欧发展了一项新技术,利用已铺设的万里海底电缆在全球大洋追踪中俄核潜艇,根据美国一家科技工程网站(InterestingEngineering)的报道称,美国海军正与欧洲海军密切合作,将全球超过120万公里的海底光纤电缆转化为一个巨大的被动声呐阵列,用以侦测、分类与追踪水下静音核潜艇,这项名为“分散式声学感测”(DAS)的革命性军事技术正将全球通讯骨干变为猎杀核潜艇的“水下天罗地网”。

海底电缆变“水下天罗地网”,美欧部署新技术追踪中俄潜艇

全球水下竞争加剧,潜艇追踪技术成了发展重点

随着“大国竞争”日趋激烈,水下军事科技竞争也来到了关键时刻,核潜艇有“大国重器”之称,它可以利用广阔的大洋做掩护,可在任何时候,任何地点,在对手毫无察觉的背景下从水下发起攻击,因此它是大国之间相互威慑的重要军备,甚至可以称为“王牌军备”,而各方也是相继发展、打造先进的潜艇型号,例如俄罗斯发展出了“北风之神”,美国除了发展、打造弗吉尼亚级核潜艇外,还在研发更先进、更昂贵的哥伦比亚级核潜艇。

有攻必有防,大国在发展攻击核潜艇的同时,也在想方设法发展旨在发现水下核潜艇的追踪,不过追踪水下潜艇最难的点就在于如何突破它的静音性能。美国的潜艇技术自然不必多说,凭借半个多世纪的潜艇技术积累,它的静音技术位居全球前列,俄罗斯继承了前苏联潜艇技术和实力,而且过去俄方由于经费有限,一直秉持“非对称”思维,着力发展新型潜艇技术用于反制美国海军的威胁,因此俄军核潜艇也是名副其实的“大洋黑洞”,对中国而言,过去水下核潜艇是一个短板,但近年来中国潜艇技术突飞猛进,2023年,《华尔街日报》就曾披露,中国潜艇的静音性能有了大突破,无轴泵推技术让中国潜艇成了“大洋黑洞”,可在西太平洋轻松猎杀美舰。

海底电缆变“水下天罗地网”,美欧部署新技术追踪中俄潜艇

展开全文

DAS追踪技术主要依托的是海底电缆

各方潜艇都有着出色的静音性能,传统的反潜追踪已无法适应战场需求,这就迫使各方探索一条新的潜艇追踪方式或技术,而这次西方发展的“分散式声学感测”技术原理主要是利用已铺设于全球海床的标准光纤电缆作为感测器,科学家向电缆中发射脉冲激光,当附近有潜艇经过时,潜艇的发动机、螺旋桨将产生声波,会对光纤造成极其微小的振动或压力,进而改变激光的回传信号,然后再通过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这些微弱的信号变化,就能够即时侦测、定位水下的声音来源。

这项技术的另一大突破之处在于解决了全球大洋广阔,难以做到全面无死角监测的难题,它将现有的电信基础设施转变为一个持续运作、遍布全球水下的监听网络,成本远低于传统的声呐系统或水下听音器网路。

据悉,目前这项技术正从理论走向实际应用,美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与数个欧洲国家都已启动计划,将“分散式声学感测”技术整合进海域态势感知框架中,其中美国已进展到将“分散式声学感测”数据整合进水下作战网络的阶段,现在正集中测试它与海上反潜机、水下无人化武器之间的情报融合,而澳大利亚则通过“奥库斯”同盟框架与美国密切合作,并试图在广阔的太平洋和美国建立一个情报共享的水下监听网,而欧洲则试图将这项技术应用到大西洋,尤其是北大西洋,后者是俄军核潜艇的密集出没区。

海底电缆变“水下天罗地网”,美欧部署新技术追踪中俄潜艇

欧洲想利用海底电缆在北大西洋追踪俄罗斯核潜艇

不过西方的观察家们表示:中国拥有西太平洋地区最密集的海底电缆网络,他们很可能也已经在测试这项突破性技术。

评论